Search

[#日常書摘]

自由令人疼痛。而且一直如此

波蘭報導文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#日常書摘]

自由令人疼痛。而且一直如此

波蘭報導文學作家以「跳舞的熊」作為重要的譬喻和參照,寫出中歐和東歐國家從共產鐵幕走向民主自由的過程中,人們所經歷的種種轉型正義和轉型不易。

維特多·沙博爾夫斯基,林蔚昀譯,《#跳舞的熊》,衛城出版,2018.10.29。

引前言:

1

「有著一頭亂髮和瘋狂眼神的那人不是憑空出現的。他們之前就認識他了。他有時候會告訴他們,他們有多偉大,並且叫他們回歸到自己的根源;如果有必要,他會穿插一段幾乎不可能發生、但十分吸引人的陰謀論。即使那是關於外星人的。他這麼做是為了招攬注意,以及引起恐懼。因為他注意到,如果他挑起人們的恐懼,他們就會更專注地聆聽他。

他們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,習慣了他有時會一臉嚴肅地說其實聽起來很好笑的話。有時他會在政壇的邊緣游移,有時較接近主流,但一般來說,他們把他當作無傷大雅的怪胎。

直到某一天,他們驚訝地揉了揉眼。因為那有著一頭亂髮、預言外星啟示錄將降臨的人,竟然要上場爭奪那最高的位置。再一次,就像之前一樣,他稍微挑起人們的恐懼——難民,戰爭,外星人(老實說,他說什麼都沒差),稍微給他們的國族自我意識打氣,稍微——看在所謂的菁英眼中——讓自己看起來像個蠢蛋。但是他做出了許多承諾。主要的承諾是:他會讓時光倒流,一切都會像以前一樣,也就是,比現在好。

然後他贏了。

你們都很清楚,這件事是在哪裡發生的,對不對?沒錯,你們猜對了。在我們這裡,在共產後的中歐和東歐,在轉型之國。

2

「轉型之國是一道岩漿,它是從那座名叫「蘇聯及其衛星國」的火山中流出來的。不久之後,這座火山就爆發了,然後消失無蹤。岩漿裡的國家之前就存在了——畢竟,波蘭、塞爾維亞、匈牙利和捷克都是非常古老的國族。但自從二次大戰後,我們就被凍結在這裡,史達林、羅斯福和邱吉爾在雅爾達達成的協議,把我們留在了暗黑力量的那一邊。

在蘇聯的掌控下。

第一批岩漿,是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,當波蘭有了第一次(幾乎)自由的選舉時流出來的。

然後柏林圍牆也倒了。這時,岩漿就開始盡情流淌。

沒多久,蘇聯垮了,雅爾達協議建立起來的秩序也跟著垮了。

我們成了自由的人。波蘭人、塞爾維亞人、匈牙利人,還有愛沙尼亞人、立陶宛人、烏克蘭人、保加利亞人、吉爾吉斯人、塔吉克人、哈薩克人。世界上有一大群人獲得自由,但他們並沒有準備好要迎接這自由。在極端的案例中——他們根本沒料到會獲得自由,也不想要自由⋯⋯」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日常看書,記錄身邊跟書有關的一切。 #日常書評:書評,偶爾影評/劇評 #日常書訊:新書書訊分享 #日常書摘:書摘 #日常書物:書的企劃宣傳、設計、周邊 #日常講座/展覽/表演:隨筆紀錄
View all posts